

宋代詩人趙師秀《約客》黃梅時節家家雨, 青草池塘處處蛙。有約不來過夜半, 閒敲棋子落燈花。
今天是國曆的7月6日,也是二十四節氣中”小暑”的時節,小暑分為三候:
一候溫風至;意思是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,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。
二候蟋蟀居宇;意思是由於炎熱,蟋蟀離開了田野,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。
三候鷹始鷙;意思是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。
這時候也有這樣的諺語:
• 「小暑大暑無君子」,這一季節,台灣的颱風季節已經來臨。
• 「小暑過,一日熱三分」、「小暑驚東風,大暑驚紅霞」、「小暑一聲雷,翻轉倒黃梅」、「小暑小禾黃」。這個時節正是芒果的成熟、盛產期。
芒種:在每年的六月六日前後,就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九個節氣,「芒種逢雷美亦然,端陽有雨是豐年」,它的意思是說:在炎熱的「芒種」時節,如果有大雷雨降臨的話,就是作物豐收的好預兆喔!尤其在較炎熱的台灣南部,進入「芒種」時節,也就是農夫們準備開始收割的時候了! 【四月芒種雨、五月無乾土、六月火燒埔】:芒種日下雨便會連著下到五月,即俗稱梅雨。【沒吃五月粽、破裘不甘放】。●五月龍船北:端午節前後還有吹北風的可能。●芒種瘋鯊:鹿港一帶海域,芒種前後會出現鯊魚。●芒種夏至,檨仔(芒果)落蒂:南部的熱帶水果芒果在芒種後上市。●芒種蝶仔討無食:陰曆五月以後,百花花期均過,此時之蝴蝶已無花粉可採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五月節,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。」意指大麥、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,搶收十分急迫。晚谷、黍、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,故又稱「忙種」
我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:「一候螳螂生;二候鵙始鳴;三候反舌無聲。」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;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,并且感陰而鳴;與此相反,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,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。
芒種過後,午時天熱,人易汗出,衣衫要勤洗勤換。為避免中暑,芒種後要常洗澡,這樣可使皮膚疏松,「陽熱」易於發泄。但須注意的一點,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,中國有句老話,「汗出不見濕」,若「汗出見濕,乃生痤瘡」。
飲食調養方面,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。《呂氏春秋•盡數篇》指出:「凡食無強厚味,無以烈味重酒。」元代醫家朱丹溪的《茹談論》曰:「少食肉食,多食谷菽菜果,自然沖和之味」。
《黃帝內經》講的夏天的長養的另一個原則——無厭於日
夏天的這種熱其實是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的。春天是開花的季節,夏天就是孕育果實的季節。人懷孕叫「孕」,植物結出果實,叫做「秀」。如果夏天不熱,這種孕育果實的過程就很難完成,就會出現到了秋天沒有收穫,就叫華而不實、秀而不穗。所以,農民最怕的就是夏天出現這種連陰天,陽光照射不夠。
人也是一樣,我們人體的陽氣,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活動力,都來源於太陽。特別是追逐夢想的人, 更是要無厭於日, 知道自己奮鬥的目標。
補老父:立夏日要為年老的父親進補,有些地方(如宜蘭礁溪)則只是象徵性煮甜麵條大家吃。
●立夏北,無水通磨墨:立夏日刮北風,占乾旱。
●立夏,稻仔做老父:中部地區一期稻作此時已含苞將吐穗。
●立夏的雨水潺潺,米粟刈到無處置:立夏日下雨,占五穀豐收。
●三月無清明,四月無立夏,新米舊米價:清明不在三月,立夏不在四月,當年所出的新米(一期稻米)一定與舊米同樣貴。(今年在農四月十日)
「立夏不下,犁耙高掛;立夏無雨,碓頭無米」,就是說如果立夏日不下雨,必將乾旱,不僅犁耙幾乎用不到,就連碓頭下也無米可舂;又說「初一落雨有花結無仔,初二落雨有穀做無米」,則意謂立夏這天如果下雨,表示以後的雨水會多,水稻容易倒伏,開花無法授粉,收成就會不好;由此可以看出,立夏當天是否下雨,雨水量是不是下得恰到好處,密切關係到農家日後的收成。
立夏日也是預測一季天氣好壞的關鍵日子,《汲豚周書‧時訓解》:「立夏之日螻蟈鳴,……螻蟈不鳴水潦淫漫……」,就是說明立夏日當天如果青蛙不叫,整個夏季將會多雨;由於古代沒有氣象預報,因此古人常會藉由聽青蛙(螻蟈)是否鳴叫,來預測這個夏天會不會鬧水災,判斷是不是會影響作物的生長。
南部地區則有立夏日吃「匏仔麵」的風俗,客家人則是利用這段時間摘採野外的鼠麴草,製作草仔粿或米苔目,供全家大小食用,據說吃了可以減少夏天生疔長瘡;此外,愛美的婦女也會在立夏日這天喝李子酒,以養顏美容,因而留下「立夏得食李,能令顏色美」這句諺語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:「立,建始也。夏,假也,物至此時皆假大也。」這里的「假」,即「大」的意思。
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:「一候螻蟈鳴;二候蚯蚓出;三候王瓜生。」螻蟈,小蟲,生穴土中,好夜出,今人謂之土狗是也,一名螻蛄,一名碩鼠,一名螜,各地方言之不同也。蚯蚓出:蚯蚓,即地龍也。《歷解》曰:「陰而屈者,乘陽而伸見也。」王瓜生:《圖經》云:王瓜處處有之,生平野、田宅及墻垣,葉似栝樓,烏藥,圓無丫缺,有毛如刺,蔓生,五月開黃花,花下結子如彈丸,生青熟赤,根似葛,細而多糝,又名土瓜,一名落鴉瓜。
立夏後,隨著氣溫升高,人們容易出汗,「汗」為心之液,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,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,補充體液。
中醫認為肝氣下降會使心氣上升,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。氣溫上升,容易感到疲倦想睡。建議每天午睡約30分鐘,能讓精神更好!
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,含有天氣晴朗、草木繁茂的意思。常言道:「清明斷雪,穀雨斷霜。」
清明也是踏青掃墓、追悼先人的祭祀節日。民間清明節掃墓祭祖主要有兩種儀式,一是「培墓」;一是「挂紙」(閩南語)。「培墓」也又叫上墳、墓祭、祭掃,包含修墓培土和祭拜,並且用銀硃重描墓碑上模糊不清的字體。除了富有家第,培土整修不是年年做。
清明上墳祭祖,還有一種年年「挂紙」的作法,就是「壓紙」,也叫「挂墓」、「挂錢」,意思是替祖先「蓋厝瓦」修房子,表示這個墳有後嗣祭奠,不是無主的孤墳。挂紙是將三色或五色墓紙二、三張作一疊,用小石頭或磚塊分壓在墳上墓頭、墓碑及墓旁的「后土」(土地神)上,或是半埋入土裡。培墓或挂紙之後,接著在墓前舉行祭拜,祭奠后土(土地神)和祖靈。
古代在寒食節禁火禁舉炊,只食冷食,到了清明節就有新火。通常清明節的祭祖祭品很豐盛,備有「三牲」或「五牲」,各種粿類的點心如紅龜粿、鼠麴粿、草仔粿,還有水煮蛋或鹹鴨蛋、潤餅等等,這也是方便在郊外祭祀的冷食,同時又是表現節俗意義的食物。古人在上墳祭拜祖先後將粿子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,這種習俗稱為「揖墓粿」(又稱乞墓粿、印墓粿),象徵「祖德流芳」。在祭祀完成後回家前,要將雞蛋、鴨蛋等在墓碑上敲碎,將蛋殼丟在墳上,象徵「脫殼」或「蟬蛻」,表示新生。
懷念已經離開的師長親友,最好的方法是大家一起訴說他們的「德行善舉」,緬懷那只屬於你們的「定格」「那一句話」。然後帶著前人「期許」他們的「光」,繼續前進,弘而光之。
《歷書》記載:「春分後十五日,斗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」
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:「一候桐始華,二候田鼠化為鵪,三候虹始見。」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,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,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,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。
《淮南子•天文訓》云:「春分後十五日,斗指乙,則清明風至。」按《歲時百問》的說法:「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。故謂之清明。」清明一到,氣溫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。故有「清明前後,點瓜種豆」、「植樹造林,莫過清明」的農諺。
小寒節氣農諺:
小寒不寒,清明泥潭。
小寒大寒不下雪,小暑大暑田開裂。
小寒大寒,凍成一團。
小寒天氣熱,大寒冷莫說。
小寒大寒寒得透,來年春天天暖和。
小寒暖,立春雪。小寒寒,驚蟄暖。
小寒雨濛濛,雨水驚蟄凍死秧。
小寒無雪,小暑必旱。
在花開的前一天,會有風先來報信。《呂氏春秋》上說:“風不信,則其花不成。”風是守信的,到時必來,所以叫花信風。花信風從小寒開始吹,有二十四番。小寒到穀雨,四個月,八個節氣,二十四候。每個候對應著一個花信風。小寒有三候,一候梅花,二候山茶,三候水仙。
梅花冷艷逼人,且有傲骨,最得文人雅士的歡心。王冕因梅成癡,林逋以梅為妻。宮中的美女愛在額頭上畫“梅花粧”,知心的好友拿它當禮品:“江南無所有,聊贈一枝春。”以梅喻人,是對人最好的讚譽。山茶呢,隆冬盛開,花期漫長,頗有越挫越勇的風骨,所以李漁說它:“具松柏之骨,挾桃李之姿。”而開在小寒最後5天的水仙花,飄逸無俗氣,黃庭堅稱它為“淩波仙子”。
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:“一候雁北鄉,二候鵲始巢,三候雉始鴝”,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,此時陽氣已動,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;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,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;第三候“雉鴝”的“鴝”為鳴叫的意思,雉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。
冬日養陽保腎是當令。腎之經脈起於足部,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,冬夜用熱水泡腳,並按揉腳心;冬天人處於「陰盛陽衰」狀態,宜進行「日光浴」,以助腎中陽氣昇發;特別是背部保暖,著件棉襖或毛背心,以保腎陽。
財團法人郁品堂中醫基金會
執行長 許妙璟
在大愛電視台《人文講堂》節目的演講
演講主題:古老中醫學的生活方式
郁品堂中醫基金會2016年度講座一覽表
| 日期 | 名稱 | 時間 | 地點 | 花絮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2016/1/9 | 健康講堂 | 18:00~20:00 | 高雄 | |
| 2016/1/15 | 本草養生冬日篇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|
| 2016/1/23 | 常見食用中藥漫談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|
| 2016/3/5 | 順天則昌談時間醫學 | 18:00~20:00 | 高雄 | |
| 2016/3/11 | 順天則昌談時間醫學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|
| 2016/3/19 | 中醫談呼吸系統常見疾病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|
| 2016/4/9 | 莊子養生觀 | 16:00~18:00 | 高雄 | |
| 2016/4/15 | 中醫談皮膚科常見疾病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|
| 2016/4/23 | 順天則昌談時間醫學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|
| 2016/5/7 | 小兒保健(一) | 15:00~17:00 | 高雄 | |
| 2016/5/13 | 小兒保健(一)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|
| 2016/5/21 | 中醫談抗衰老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|
| 2016/06/4 | 中醫談皮膚科常見疾病 | 15:00~17:00 | 高雄 | 花絮 |
| 2016/6/17 | 中醫五色診{診斷}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花絮 |
| 2016/6/25 | 談情說病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|
| 2016/7/2 | 夏日保健 | 15:00~17:00 | 高雄 | 花絮 |
| 2016/7/15 | 夏日保健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花絮 |
| 2016/7/23 | 中醫談糖尿病原因與保養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花絮 |
| 2016/8/6 | 中醫談糖尿病原因與保養 | 15:00~17:00 | 高雄 | 花絮 |
| 2016/8/12 | 頭痛自我保健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花絮 |
| 2016/8/20 | 易經養生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花絮 |
| 2016/9/9 | 易經養生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花絮 |
| 2016/9/24 | 秋季養生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花絮 |
| 2016/10/14 | 中醫消化道疾病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|
| 2016/10/22 | 長夜漫漫聊失眠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|
| 2016/11/11 | 冬季養生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花絮 |
| 2016/11/19 | 食在健康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|
| 2016/12/3 | 中醫談呼吸系統常見疾病 | 15:00~17:00 | 高雄 | 花絮 |
| 2016/12/16 | 常見食用中藥漫談 | 18:30~20:30 | 萬大 | 花絮 |
| 2016/12/24 | 中醫談骨質疏鬆症預防保健 | 14:00~16:00 | 迪化 | 花絮 |
地點:
高雄:高雄市左營區曾子路398號2樓07-3413762(苓雅區明德街51號2樓)
萬大: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60巷26弄4號 02-23066891
迪化: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5號 02-25538646
台東:台東市仁義北路77號


※所有場次均已額滿,已報名且符合資格者(十歲以上),在活動前會電話確認。※
※如有疑問請來電:(02)25538646※
日期:2015/4/19(日)、2015/5/17(日)、2015/6/14(日)、2015/7/19(日)
時間:14:00~16:00
年齡限制:10歲以上
費用:免費
.jpg)
2015/2/3(二) 高雄養生講座預告!
節、頤談易經文化的養生智慧
頤卦象曰:「山下有雷,頤,君子以慎言語,節飲食。」頤,震下艮上,震為雷,艮為山,故曰山下有雷。雷有聲,為號令,象言語。互體二至四爻,以及三至五爻,皆是坤,坤載物以養人,有飲食之義。震動於下,艮止在上,故曰慎言語,節飲食。頤義是養,君子言出乎身,加乎民,不可不慎,慎言語即為養人。飲食不節,則殘賊群生,節飲食即為養物。養人養物,即養自己之德。
從易經談中醫養生是不是有點深呢? 欲知詳情、就來聽聽吧!
名額有限,請各位鄉親們抓緊時間報名喔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