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這個節氣名稱是依照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一帶的氣候去命名的,由於天氣變冷也開始降雪,但是雪量也不多,故稱為小雪。但是在台灣由於地處低緯,只會因為東北季風增強變冷,並不會看到降雪,只有高山地區才有降雪的可能喔。以前農諺說:「小雪雪滿天,來歲必豐年」,意思是在小雪來的時候最好能下雪,這樣就能把蝗蟲的卵凍死,明年就不會有蝗災而是豐收年。另外有句話說:「月內若陳雷,豬牛飼不肥」,要是在這節氣聽到打雷的話,表示氣候異常,牲畜可能因為氣候不適而吃不飽等病感染瘟疫,肉質會變得不肥美。此時農夫除了收割稻作外,會開始種些雜糧,比較溫暖的南部甚至開始進入一期稻作的播種囉。另外,台灣冬季的巨峰葡萄和冬菇也是非常美味的呢! 「小雪小到」:烏魚群在小雪前後剛到台灣海峽來,故云小雪小到。「十月豆,肥到不見頭」:布袋一帶到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,此時豆仔魚相當肥美。
歷書記載:「斗指己,斯時天已積陰,寒未深而雪未大,故名小雪。」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說:「10月中,雨下而為寒氣所薄,故凝而為雪。小者未盛之辭。」
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:「一候虹藏不見;二候天氣上昇地氣下降;三候閉塞而成冬。」由於不再有雨,彩虹便不會出了;由於天空中陽氣上昇,地中的陰氣下降,導致天地不通,陰陽不交,萬物失去生機;天地閉塞,而轉入嚴寒的冬天。
民間還流傳著「小雪對小暑」,「大雪對大暑」的說法。意思是說小雪前後出現的天氣與小暑前後的天氣相對應,如廣西有「小雪落了雪,小暑有乾旱;小雪下了雨,小暑不干旱」等等。
養生方面,此時節的飲食調養不容忽視。醫學大家孫思邈在《千金要方•食治篇》中說:「食能祛邪而安臟腑,悅神,爽志,以資氣血」。華中地區和北方大部分地區,大白菜是冬季的主菜。白菜燉豆腐、粉絲等可以說是大眾最喜愛的家常菜之一。「冬吃蘿卜夏吃薑,不勞醫生開藥方」,蘿卜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,還能止咳化痰、除燥生津、清涼解毒。冬季也是吃蓮藕的大好時機,現代營養學認為蓮藕是含鐵量較高,且又含大量的維生素C和纖維的食物,故對糖尿病等一切體虛之人頗為適宜。
為避免血液黏稠,此節氣可吃些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,如丹參、山楂、黑木耳、西紅柿、芹菜等。也適宜吃一些降血脂的食品,如苦瓜、玉米、蕎麥、胡蘿卜等。還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,如腰果、芡實、山藥、栗子、核桃、黑芝麻、黑豆等。在食物的烹調上可以多燉食,保持營養較少流失,尤其適宜多食熱粥,如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、益精養陰的芝麻粥、消食化痰的蘿卜粥、養陰固精的胡桃粥、健脾養胃的茯苓粥、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。
冬季陽氣潛藏,陰氣盛極,萬物活動趨向休止。早臥晚起,睡眠充足。外出時,體質弱的人最好穿高領而且護腰的服裝。注意腳部的保暖,堅持用溫熱水洗腳、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,以促進血液循環。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,做好御寒保暖,防止感冒的發生。
中醫理論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,特別是在冬季,由於大自然處於「陰盛陽衰」狀態,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,故冬天常曬太陽,注意背部保暖,更能起到壯人陽氣、溫通經脈的作用。天冷也要注意通風。
小雪節氣,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,心情也會受其影響,特別容易引發抑鬱。調節自己的心態,保持樂觀,節喜制怒,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,多曬太陽,多聽音樂,讓那美妙的旋律為你增添生活中的樂趣。清代醫學家吳尚說過:「七情之病,看花解悶,聽曲消愁,有勝於服藥者也。」
近年世界局勢的紛擾,傳統價值的崩壞。特別讓人焦慮、不安。「靜者壽,躁者夭。」精神安和,謹守虛無,心神寧靜,暢達情志,使精氣神內守而不失散,保持人體形神合一的生理狀態,就能為自己的健康加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