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.05.05 立夏

補老父:立夏日要為年老的父親進補,有些地方(如宜蘭礁溪)則只是象徵性煮甜麵條大家吃。
●立夏北,無水通磨墨:立夏日刮北風,占乾旱。
●立夏,稻仔做老父:中部地區一期稻作此時已含苞將吐穗。
●立夏的雨水潺潺,米粟刈到無處置:立夏日下雨,占五穀豐收。
●三月無清明,四月無立夏,新米舊米價:清明不在三月,立夏不在四月,當年所出的新米(一期稻米)一定與舊米同樣貴。(今年在農四月十日)
「立夏不下,犁耙高掛;立夏無雨,碓頭無米」,就是說如果立夏日不下雨,必將乾旱,不僅犁耙幾乎用不到,就連碓頭下也無米可舂;又說「初一落雨有花結無仔,初二落雨有穀做無米」,則意謂立夏這天如果下雨,表示以後的雨水會多,水稻容易倒伏,開花無法授粉,收成就會不好;由此可以看出,立夏當天是否下雨,雨水量是不是下得恰到好處,密切關係到農家日後的收成。

立夏日也是預測一季天氣好壞的關鍵日子,《汲豚周書‧時訓解》:「立夏之日螻蟈鳴,……螻蟈不鳴水潦淫漫……」,就是說明立夏日當天如果青蛙不叫,整個夏季將會多雨;由於古代沒有氣象預報,因此古人常會藉由聽青蛙(螻蟈)是否鳴叫,來預測這個夏天會不會鬧水災,判斷是不是會影響作物的生長。
南部地區則有立夏日吃「匏仔麵」的風俗,客家人則是利用這段時間摘採野外的鼠麴草,製作草仔粿或米苔目,供全家大小食用,據說吃了可以減少夏天生疔長瘡;此外,愛美的婦女也會在立夏日這天喝李子酒,以養顏美容,因而留下「立夏得食李,能令顏色美」這句諺語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:「立,建始也。夏,假也,物至此時皆假大也。」這里的「假」,即「大」的意思。
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:「一候螻蟈鳴;二候蚯蚓出;三候王瓜生。」螻蟈,小蟲,生穴土中,好夜出,今人謂之土狗是也,一名螻蛄,一名碩鼠,一名螜,各地方言之不同也。蚯蚓出:蚯蚓,即地龍也。《歷解》曰:「陰而屈者,乘陽而伸見也。」王瓜生:《圖經》云:王瓜處處有之,生平野、田宅及墻垣,葉似栝樓,烏藥,圓無丫缺,有毛如刺,蔓生,五月開黃花,花下結子如彈丸,生青熟赤,根似葛,細而多糝,又名土瓜,一名落鴉瓜。
立夏後,隨著氣溫升高,人們容易出汗,「汗」為心之液,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,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,補充體液。
中醫認為肝氣下降會使心氣上升,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。氣溫上升,容易感到疲倦想睡。建議每天午睡約30分鐘,能讓精神更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