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寒」當天的天氣是以前農業社會的重要指標。只要這一天吹起北風,並且讓天氣變得寒冷,就表示來年會豐收;相反的,如果這一天是吹南風而且天氣暖和,則代表來年作物會歉收;如果遇到當天下起雨來,來年的天氣就可能會不太正常,進而影響到作物的生長。因為農夫們非常重視「大寒」這一天的天氣,所以才有「大寒日怕南風起,當天最忌下雨時」這句俗諺。
●大寒不寒,人馬不安:一年中最冷時節為大寒,此時天寒地凍,害蟲或凍死或蟄伏,若大寒不寒,害蟲未死或未伏,則人畜必有災殃。●大寒不寒,春分不暖:大寒若不冷,則寒天向後移,翌年春分時節天氣仍會十分寒冷。
●新年頭,舊年尾:一個開始,一個是結束,在這兩個重點時間,人們必須特別謹言慎行。
每逢初一、十五或是初二、十六,台灣人稱為「作牙」,而農曆12 月16 日是每年最後一個「作牙」,所以稱為「尾牙」。從小寒到大寒的這段時間,每個公司行號都會舉辦「尾牙」,頭家會藉此機會發獎金、獎品或紅包,並請員工吃飯感謝他們一年來的辛苦。然而,按照傳統的習俗,所有的家庭也會團聚在一起「吃尾牙」,餐桌上會有包豆芽菜、筍絲、豆乾、花生粉等等材料的潤餅,還有會包三層肉、鹹菜、香菜、花生粉的刈包呢!
另外在民間習俗中,12月24日是送神的日子,傳說是恭送灶神及諸神回到天庭的日子。大寒之後就是春節了,新的一年即將來臨。依照習俗,在大年夜圍爐前,要先祭拜諸神與祖先,還要祭拜好兄弟、地基主,請祂們先享用年夜飯,這是稱「辭年」。大年夜圍爐象徵家運興旺,長輩也會發「壓歲錢」,大家一起守歲。然而,圍爐守歲有代表家人長壽的意思,所以圍爐守歲的夜晚又稱「長壽夜」喔!
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:「一候、雞乳;二候、征鳥厲疾;三候、水澤腹堅。」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;而鷹隼之類的征鳥,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,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,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;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,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,且最結實、最厚。
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,與立春相交接,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。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昇散性質的食物,為適應春天昇發特性做準備。最後,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,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。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、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、生姜、大蔥、辣椒、花椒、桂皮等。例如,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,常常會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,有較好的療效。天冷,早晚肩背與腳保暖要注意,起床慢一點,喝水溫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