蕃秀–夏季養心
「夏三月,此謂蕃秀。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,夜臥早起,無厭於日,使志無怒,使華英成秀,使氣得泄,若所愛在外,此夏氣之應,養長之道也。逆之則傷心,秋為痎瘧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」
─《黃帝內經》,素問篇,四氣調神大論‧第二
夏季的三個月,是自然界萬物繁衍秀美的時節。天地陰陽之氣相交,生物開花結實,人們應該在夜晚睡覺,早些起身,不要厭惡白日,應使情志保持愉快勿發怒,要使精神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,使氣機宣揚疏泄,對外界事物有深厚的雅興。以上即是適應夏季的氣候,調養長養之氣的道理。如果違逆了夏長之氣,就會損傷心臟,使提供給秋收之氣的條件不足,到秋天容易產生瘧疾,使適應收氣的能力減弱,進而冬天容易發生重大疾病。
從《黃帝內經》內文中得知,夏季為天地萬物繁衍秀美、生物結實成長的時節,其著重於一個「長」字,此段期間包含了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與大暑等節氣,每個節氣仍有它該遵循的自然規律。總體而論,在整個夏季中,人體的新陳代謝處於旺盛運轉之狀態,尤其是心臟的生理機能活躍,若不加以留心保養,常常容易出現心腦血管、心悸與血壓升高等血液循環系統疾病的產生,故要使整個夏季平安健康,必須特別重視對心臟的保護。另外,夏天時節,大地帶來了陽氣,連帶的使人體陽氣也隨之充足,但因為夏日陽盛於外的特點,其天氣炎熱的情況,容易使體液排出肌表外,或者是透過冷氣機與電風扇等冷風,以求得一時舒服涼爽,使得在這個季節,人體更可能因「邪風」的灌入而受寒,故仍須時時注意人體自身陽氣的充實與否,補充著所消耗的能量。
由於受夏季氣候炎熱影響,除了易於火氣之升發外,更容易產生人心浮躁、煩惱不安與疲軟無力的情形,所以若要配合時節與人體臟腑的平衡關係,就必須調息靜心,把握「心靜自然涼」的原則,不因天氣暑熱而隨之心情浮動,如此一來便能順應夏季與心氣相通的規律而達到靜心境界,而養心的重點亦能從日常運動做起,適當運動可促使人體的氣血流通暢、新陳代謝正常,以及增加肺活量與加強心肌動能,但盛夏時節切要注意不要安排過量與劇烈的活動,穿著吸汗服裝,並適時補充水分,且於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最宜,以防高溫濡濕與水分流散等失衡而侵害身體。
而於飲食調養方面,《黃帝內經》中的〈素問篇‧藏氣法時論,第二十二〉謂:「心主夏,手少陰太陽主治。其日丙丁。心苦緩,急食酸以收之。……心欲軟,急食咸以軟之,用咸補之,甘瀉之。」即說明了心氣與夏季相通,心與小腸互為表裡,夏天是手少陰心與手太陽小腸救治處理的時機,丙丁屬火,手少陰心主丁火,手太陽小腸主丙火,所以心與小腸的旺日為十干日的丙丁日;心的病苦在於喜心氣過緩,過緩則心氣虛散,當中酸味能改善其狀況,所以適宜急食酸味以收斂之。……對於心虛散的情形,宜食用鹹味使之柔軟,若需要補則以鹹味補之,若需要瀉則以甘味瀉之。
在夏三月中,容易因酷暑炎熱之天氣而影響人的胃口食慾,而使消化功能降低,亦因為夏季容易產生細菌滋生之情形,讓食物變質腐敗的可能性增加;或因天氣炎熱而貪得冷食瓜果之飲食,而產生胃腸不舒服等消化道症狀。由此可見,於這個季節中除了保持合理不偏不倚的飲食習慣外,仍應多食酸味以加強肌體防護,多食鹹味以補心,並適當增加些許苦味的食物以排泄暑濕,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健脾胃,亦能藉此增進食慾。其食物包含番茄、草莓、葡萄、山楂、檸檬、芒果與鳳梨等味酸食物,其有收澀收斂與生津開胃的效果,而苦味食物如苦瓜與百合等食物具有清心火與安神作用,在此時都可加以參考之。
夏季是為萬物繁茂的時期,為配合大地生長孕育的特點,應該要保持愉悅樂觀的開闊心胸,迎向萬事萬物的自然發展。就如同《黃帝內經》中的〈素問篇‧靈蘭祕典論,第八篇〉所說:「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」,其說著心為主宰人體本身的情志活動,所有臟腑皆需要受其統管,若心神受挫必定影響全身動態發展。因此之故,把握夏季養心的特點,更可能使調養人體的功效達到事半功倍的狀態,此外,隨陽氣盎然的夏季來到,人體也應於此時適當展現活力,瞭解「長」的力量,努力綻放旺盛豐富的生命特性。